十二时辰对照表一天24小时和一年-十二时辰对照表一天24小时
1.时辰对照表24小时
2.一天24小时如何确切的分为多少时辰
3.一天十二时辰怎么对应?
4.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
5.中国古代二十时辰与现代二十四小时对照表怎么填啊?急急急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时辰对照表24小时
时辰对照表有子时(夜里11点到凌晨1点)、丑时(凌晨1点到3点)、寅时(凌晨3点到5点)、卯时(凌晨5点到7点)、辰时(早上7点到9点)、巳时(上午9点到11点)、午时(上午11点到下午1点)、未时(下午1点到3点)、申时(下午3点到5点)、酉时(下午5点到7点)、戌时(晚上7点到9点)。
1、子时(夜里11点到凌晨1点):在深夜的子时,大地沉寂,万籁俱寂。人们已经进入梦乡,只有微弱的灯光和微弱的声音在黑暗中闪烁。
2、丑时(凌晨1点到3点):丑时是凌晨时分,夜晚的黑暗逐渐消散,黎明的曙光开始出现。此时,大自然似乎进入了一段静谧的时光,一切都显得宁静而神秘。
3、寅时(凌晨3点到5点):寅时是清晨的开始,夜幕渐渐退去,天空逐渐明亮起来。在这个时刻,人们通常还在沉睡中,只有一些早起的动物开始活动。
4、卯时(凌晨5点到7点):卯时是早晨的黎明时分,太阳即将升起,天空逐渐染上一抹淡淡的橙色。此时,大自然开始苏醒,鸟儿欢快地歌唱,花草散发出清新的气息。
5、辰时(早上7点到9点):辰时是上午的开始,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,给人们带来温暖和活力。此时,人们开始迎接新的一天,忙碌的生活也开始展开。
6、巳时(上午9点到11点):巳时是上午的中间时段,阳光明媚,气温逐渐升高。人们开始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,城市的喧嚣也逐渐增加。
7、午时(上午11点到下午1点):午时是中午时分,太阳高悬在天空中,烈日炎炎。人们纷纷寻找避暑的地方,享受午餐和休息的时光。
8、未时(下午1点到3点):未时是午后的时段,阳光依然炽热,但已经开始有些许减弱。人们继续进行各种活动,享受着夏日的慵懒时光。
9、申时(下午3点到5点):申时是傍晚的时分,太阳逐渐西沉,天空染上一抹橙红色。人们开始收拾心情,准备迎接夜晚的到来。
10、酉时(下午5点到7点):酉时是傍晚的黄昏时刻,夕阳西下,天空渐渐暗淡下来。人们开始放松心情,享受晚餐和家庭团聚的时光。
11、戌时(晚上7点到9点):戌时是夜晚的开始,天色渐渐暗下来,星星点点的繁星开始出现在天空中。人们开始进入休息的状态,享受夜晚的宁静与美好。
12、亥时(晚上9点到11点):亥时是深夜的最后时刻,夜幕降临,大地陷入一片寂静。人们已经进入深度睡眠,只有一些夜行动物在黑暗中活动。
古代时辰的特点:
1、天文学与历法结合:古代时辰制度是古人根据天文观测和太阳运行规律,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段,每个时段对应一个特定的时辰。例如,子时为夜半、丑时为鸡鸣等,这种划分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精确观察和理解,以及对天人合一理念的体现。
2、生活节奏的引导者:古代时辰不仅指导农业生产、日常生活作息,还深深影响着社会活动的时间安排。人们按照时辰调整劳作、休憩、饮食等活动,形成了一套与自然同步的生活节律,如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。
3、传统文化符号载体:每个时辰在古代文化中都具有特定寓意和象征意义,被广泛应用于诗词歌赋、占卜预测、中医养生等领域。比如寅时被认为是一天中阳气生发之时,卯时则代表万物复苏,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生命哲学的理解。
一天24小时如何确切的分为多少时辰
中午:11~13点 下午:13~15点 ? 晚上:19~21点。
更明确的划分可分为:早晨7-9点.上午9-11点.中午11-13点.下午13-15点.傍晚15-17点.黄昏17-19点.晚上19-21点.深夜21-23点.子夜23-1点。
都是以现在24小时制北京时间计时,是全国的标准时刻划分。
24时制与十二时辰:
1、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,即: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每一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。
2、子时23~1点,丑时1~3点,寅时3~5点,卯时5~7点,辰时7~9点,巳时9~11点,午时11~13点,未时13~15点,申时15~17点,酉时17~19点,戌时19~21点,亥时21~23点。
3、在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制里,晚上又被划分为五更,一更为戌时(19:00-21:00)、二更为亥时(21:00-23:00)、三更为子时(23:00-01:00)、四更为丑时(01:00-03:00)、五更为寅时(03:00-05:00)。
以上内容参考:百度百科-时辰
一天十二时辰怎么对应?
子时、丑时、寅时、卯时、辰时、巳时、午时、未时、申时、酉时、戌时、亥时分别对应23时至1时、1时至3时、3时至5时、5时至7时、7时至9时、9时至11时、11时至13时、13时至15时、15时至17时、17时至19时、19时至21时、21时至23时。
我国古代纪时辰时,一般采用十二时辰制,每个地支对应固定的一段时间(时辰)。中国古时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,每段叫做一个时辰,合现在的两个小时。每个时辰都有固定的地支作名称,从夜间十一点算起,第一个时辰是子时,即为半夜十一点到一点。
扩展资料
时辰的历史
1、十二时辰制
西周时就已使用。汉代命名为夜半、鸡鸣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时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昳、晡时、日入、黄昏、人定。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,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,一至三点为丑时,三至五点为寅时,依次递推。
2、二十四时辰制
宋以后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、正两部分,这样,子初、子正、丑初、丑正......依次下去,恰为二十四时辰,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。
3、十时辰制
出现于先秦。昼夜各五分。据《隋书.天文志》,昼为朝、禺、中、晡、夕;夜为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(后用五更来表示)。古代把晚上戌时作为一更,亥时作为二更,子时作为三,丑时为四,寅时为五更。把一夜分为五更,按更击鼓报时,又把每更分为五点。
4、十五时辰制
其名称为晨明、朏明、旦明、蚤(早)食、宴(晚)食、隅中、正中、少还、铺时、大还、高舂、下舂、县(悬)东、黄昏、定昏。参阅《淮南子.天文训》。
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
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如下:
1、子时,北京时间晚上11点到凌晨1点。
2、丑时,北京时间凌晨1点到凌晨3点。
3、寅(yín)时,北京时间凌晨3点到凌晨5点。
4、卯(mǎo)时,北京时间凌晨5点到早上7点。
5、辰时,北京时间早上7点到早上9点。
6、巳(sì)时,北京时间早上9点到上午11点。
7、午时,北京时间上午11点到下午1点。
8、未时,北京时间下午1点到下午3点。
9、申时,北京时间下午3点到下午5点。
10、酉(yǒu)时,北京时间下午5点到晚上7点。
11、戌(xū)时,北京时间晚上7点到晚上9点。
12、亥(hài)时,北京时间晚上9点到晚上11点。
十二时辰的由来
十二时辰制。西周时就已使用。汉代命名为夜半、鸡鸣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时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昳、晡时、日入、黄昏、人定。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,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,一至三点为丑时,三至五点为寅时,依次递推。
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。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。汉代之前,这些称谓多有不同,直到汉代太初年间,中国实行了太初历。十二时表时独特、历史悠久,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,也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。
中国古代二十时辰与现代二十四小时对照表怎么填啊?急急急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中国古代时间计量单位是时辰,分为十二时辰,即子时、丑 时、寅时 、卯 时、辰时 、巳(sì) 、午时 、未时、申时 、酉时 、戌时 、亥时。
其与现代二十四小时对照表如下:
1、子时:对应现代时间0:00,?时间段为:
唐代以前:0:00-2:00,
唐代以后:23:00-1:00。
2、丑时对应现代时间2:00,?时间段为:
唐代以前:2:00-4:00,
唐代以后:1:00-3:00。
3、寅时对应现代时间4:00,?时间段为:
唐代以前:4:00-6:00,
唐代以后:3:00-5:00。
4、卯时对应现代时间6:00,?时间段为:
唐代以前:6:00-8:00,
唐代以后:5:00-7:00。
5、辰时对应现代时间8:00,?时间段为:
唐代以前:8:00-10:00,
唐代以后:7:00-9:00。
6、巳时对应现代时间10:00,?时间段为:
唐代以前:10:00-12:00,
唐代以后:9:00-11:00。
7、午时对应现代时间12:00,?时间段为:
唐代以前:12:00-14:00,
唐代以后:11:00-13:00。
8、未时对应现代时间14:00,?时间段为:
唐代以前:14:00-16:00,
唐代以后:13:00-15:00。
9、申时对应现代时间16:00,?时间段为:
唐代以前:16:00-18:00,
唐代以后:15:00-17:00。
10、酉时对应现代时间18:00,?时间段为:
唐代以前:18:00-20:00,
唐代以后:17:00-19:00。
11、戌时对应现代时间20:00,?时间段为:
唐代以前:20:00-22:00,
唐代以后:19:00-21:00。
12、亥时对应现代时间22:00,?时间段为:
唐代以前:22:00-24:00,
唐代以后:21:00-23:00。
扩展资料:
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。汉代命名为夜半、鸡鸣、平旦、日出、食时、隅中、日中、日昳、晡时、日入、黄昏、人定。
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,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,一至三点为丑时,三至五点为寅时,依次递推。
百度百科-时辰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