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是什么-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是什么?
1.用感官观察对水和沙做比较
2.北斗七星位于什么星座?
3.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
用感官观察对水和沙做比较
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提纲
第一单元
1.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,眼睛能收集到比其它感官更丰富的信息,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/5毫米的微小物体。
2.放大镜又叫凸透镜。它之所以能够放大,是因为光线从空气进入放大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。
放大镜下的物体不仅放大了,而且有些细节都看到了,如报纸上的、计算机和电视机的屏幕,原来是由许多小点组成,而看到的点状物由红、绿、蓝三色组成的。
吸水纸纤维比较长、粗并且疏松。
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镜的功能。
3.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,凸度越大,放大倍数越大。
球形的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。
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增加,不仅观察对象的图像会变大,所获得的物体的信息也会更多,同时视野变小。
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。
4.放大倍数的计算:
5.像蚂蚁、蝗虫、蚕蛾这样,身体分为头、胸、腹三部分,头上有一对触角,胸部有三对足的叫昆虫。
昆虫有许多特殊的构造和本领。像蜻蜓、苍蝇、蝴蝶的眼睛都有是复眼。
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动物之一。
蚜虫的天敌是草蛉。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见蚜虫的肢体。
6.常见的晶体有白糖、食盐、碱面、雪花等,它们的形状大多很规则。
制造晶体的方法:减少水分法和降低温度法。
7.列文虎克出生在荷兰,是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的生物学家。
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较小叫物镜(距被测物体较近)。对着人眼的透镜焦距较大叫目镜。
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200万倍,大肠杆菌和SARS可以用电子显微镜观察。
8.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。
制玻片标本的切片必须是薄而透明的。
很多细菌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菌落。
9.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。
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?胡克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“细胞”这个名称的人。
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现之一。
宝石花耐旱的秘密是上面的气孔少。鱼缸里的水发绿是绿藻的作用。
10.在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,人类就是依靠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五种感觉器官来探索和认识世界。
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,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。
微生物对人类不都是有害的,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人体有益,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们呢!
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和人类的健康有关。
利用微生物的作用,可以制作酒、醋、泡菜、腐乳、酸奶等风味独特的食品。
馒头和面包内部疏松多孔,是因为蒸馒头或烤面包之前,生面团中糅入了酵母,酵母菌使面团里的糖类分解,从而获得养料和能源,排出二氧化碳。人类利用酵母菌发面的历史已有5000多年了,可以使制成的面包内部疏松多孔。
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死去的动植物尸体和残体。
第二单元
1.垃圾的分类方法很多,按材料分可分为塑料、金属,纸、玻璃等、按危害状况分可分为有害垃圾和一般垃圾……
2.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叫家庭垃圾,是固体垃圾,固体垃圾还包括建筑垃圾、农业垃圾和工业垃圾。
3.垃圾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,它可能会发出恶臭,污染空气;滋生蚊蝇,引发疾病;还会破坏土壤,影响农业等。
4.目前垃圾的一般处理方法有填埋、直接焚烧和堆肥等。
5.用清洁填埋、自然堆肥等方式处理垃圾有优点,也有缺点。
优点:可有效减少垃圾对地下水、土壤及空气的污染;
缺点:不能根除对环境的污染,还要占用土地。
6.做填埋模拟实验时:
原有的水相当于地下水;
石子和沙相当于土层;
浸过墨水的纸巾相当于填埋的垃圾;
喷水相当于下雨;
水变色了相当于地下水被渗漏出来的有害物质污染了。
垃圾填埋场在填满垃圾以后,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、体育场,但是不能用来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。
7.减少垃圾的数量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。
重新使用是指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东西,它是减少垃圾数量的重要方法。
8.当我们无法减少一些材料的使用时,我们可以回收垃圾中的这些原材料并重新加工利用它们,这样不但能减少固体垃圾的数量,而且能节省大量的自然。
解决垃圾问题的系统方案应该包括:减少垃圾的数量、回收利用、无害化处理。
画出世界通用的回收标志:
9.对固体垃圾,全世界普遍取了减少、再使用和回收利用的方法,这是目前对待垃圾最积极、最科学的手段。
10.要使垃圾真正地变成,必须对垃圾进行分类、分装。
生活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、厨余垃圾、其它垃圾、(有毒有害垃圾)。
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、塑料、金属、玻璃、橡胶、纺织物等。
家庭垃圾中有约1/3是碎菜叶、蛋壳等食物废料。这些垃圾和院子里的枯叶、杂草等能够通过堆积自然分解,成为有用的有机肥料。(厨余垃圾)
11.有害垃圾包括废电池、废日光灯管、废水银温度计、注射器、过期药品等,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。如果掩埋到地下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;焚烧会污染大气。人如果受到有毒有害垃圾的影响,会生各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。
12.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除了垃圾问题外,当前人类还面临着水缺乏、气候变暖、物种灭绝、臭氧层破坏、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。
目前60%的大陆面积淡水不足,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,其中缺水十分严重的国家达40多个。
土地荒漠化已成为全球生态的“头号杀手”。
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。
人类消耗石化燃料,会增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,使得地球表面温度升高
许多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造成的,但人类的活动也能够改善环境。
第三单元
1.月球是地球的卫星,月球围绕着地球公转,公转与自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。
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1/4。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/80。
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/49。
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/6的。
1969年7月,美国的“阿波罗11号”载人飞船成功在月球上着陆,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印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。
2.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。
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:上半月月相是由缺变圆,下半月是由圆变缺。
3.地形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。环形山这个名字是由伽利略取的。
环形山目前公认的观点是“撞击说”。
4.日食的成因: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,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,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,月球的影子投向地球,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,于是就发生了日食。
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初一。
日食有三种:日全食、日偏食、日环食。
画出日食时三者的位置关系:
月食一般发生在农历十五。月食只在满月的时候发生。
月食有月全食和月偏食。
画出月食时三者的位置关系:
5.以太阳为中心,包括围绕客观存在转动的八大行星、卫星、矮行星、小行星、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太阳系。
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发光的恒星。
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排列顺序是:水星、金星、地球、火星、木星、土星、天王星、海王星。
最大的行星是木星,最小的行星是水星。
自转周期最长的是金星,自转周期最短的是木星。
公转周期最长的是海王星,公转周期最短的是水星。
6.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北极星,它是颗不太亮的星星。我们可以借助大熊星座找到北极星。
大熊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、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七星。
狮子座头部的几颗星像一个反写的问号,尾部的三颗星构成一个大三角形,这就是狮子座的明显标志。
7.天空中闪亮的光带,实际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的一个恒星集团,被人们称为系。
系大约由1000亿到2000亿颗恒星组成,直径有10万光年。
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,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,它是用来计量恒星距离的单位。
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超过100亿个河外星系。
中国是公认的火箭发源地。
2003年10月25日,“神舟”5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。航天员杨利伟登上太空。
2005年10 月12日,“神舟”6号载着航天员费俊龙、聂海胜再次进入太空。
人类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已有14人献出了生命,美国的挑战号在升空的过程中爆炸,共有7名宇航员遇难。
第四单元
1.科学家怎样进行探究:
(1)科学家对一个问题的探究教程:观察发现——根据自身的知识背景提出研究问题——利用以前的研究成果——提出可能的解释——使用技术与数学方法收集证据——形成自己的解释——收集新的证据——补充原有解释——发表研究结果。
(2)科学探究不是一个直线的过程,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不断寻求证据的过程。
寻求证据的过程就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。
(3)我们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经历科学家式的科学探究的过程。
2.我们是怎么知道的:
(1)在科学探究中,首先要通过观察、社会调查、实验操作获取大量的信息。
(2)获得有效的数据信息越准确、越全面,有利于科学探究深入。
3.看到的和想到的:
(1)用感官收集信息容易加进自身的感觉、想象、推测,从而蒙蔽事实。
(2)重复实验、多角度、多手段观察、接受别人的检查能收集到更为事实的信息。
4.查阅和辨别信息:
(1)通过书籍、报刊和网络查阅可以获取很多间接信息。
(2)通过信息发布的时间、获得信息的途径可以辨别信息的可靠性。
5.记录和存储:
(1)用笔和纸、照相机、摄像机、电脑能把获得的信息记录并保存下来,以供研究和日后使用。
(2)信息越来越多,需要储存的空间越来越大,我们应缩小信息的储存空间,选用合适的记录、存储媒介。
6.整理获得的信息:
(1)通过分类、比较/对比的方式整理获得的信息,能使信息更加条理化、清晰化。
(2)分类图、比较/对比表、折线图、流程图、循环图、统计图是进行信息整理的有效方式。
7.交流我们的信息:
(1)交流是科学探究中分享信息的过程,能帮助我们纠正错误,获得更多的信息。
(2)交流信息需要我们善于倾听,又要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,才能使信息得到快速准确的交流。
8.把信息传给更多的人:
(1)通过墙报、展览、报刊、杂志、电话、电子邮件、网络等手段能把信息传给更多的人共享。
(2)信息的传递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发展。
北斗七星位于什么星座?
北斗七星属于哪个星座
在北天有排列成斗(杓)形的七颗亮星。我们常称它们为北斗七星。
这七颗亮星名称是 :天枢、天璇、天玑、天权、玉衡、开阳、摇光。前四颗星叫“斗魁”,又名“璇玑”;后三颗星叫“斗杓”“斗柄”。这七颗星就是大熊座α、β、γ、δ、ε、ζ、η,除天权δ是三等星外,其余六颗都是二等星。联接天璇β和天枢α两星的线延长约5倍处,可寻找到北极星。故β星和α星又名“指极星”。
天枢 星座: 大熊座
西名: Dubhe Bayer letter: alpha Ursae Majoris
星等: 2.00
位置 (epoch J2000.0):
赤经: 11h 03m 43.70s
赤纬: +61 45' 03.2"
高度: 54 12' 33"
方位角: 048 49' 51"
U2000: Chart 24, Vol 1
Transit: 04h 33m 11s
天璇
星座: 大熊座
西名: Merak
Bayer letter: beta Ursae Majoris
星等: 2.40
位置 (epoch J2000.0):
赤经: 11h 01m 50.49s
赤纬: +56 22' 56.6"
高度: 52 25' 31"
方位角: 057 19' 13"
U2000: Chart 46, Vol 1
Transit: 04定 31m 18s
……
您好。希望我的回答帮到您!谢谢纳!!!
北斗七星属于什么星座?北极星属于什么星座?
北斗七星属于 大熊座 北极星属于小熊星座中最亮的恒星,也叫小熊座α星。
中国古代称它为“勾陈一”或“北辰”。在星座图形上,它正处于小熊的尾巴尖端。
从大熊座北斗斗口的两颗星β和α引一条直线,一直延长到距离它们五倍远的对方,有一颗不很亮的星,这就是小熊座α星,也就是著名的北极星。一年四季,不管北斗的勺柄指向何方,β、α两星的连线总是伸向北极星。所以,我国古代也把这两颗星称作指极星。 把星座中主要亮星连起来,与其说构成了一只小熊的形象,倒不如说是个小北斗的样子。小熊座的这个“北斗”不但比大熊座的北斗小很多,而且七颗星中除了α、β是2等星,γ是3等星以外,其它几颗都小于4等; 不像大熊座的北斗,除了δ是3等星以外,其它六颗都是2等星。所以,这个小北斗远不像北斗七星那么引人注目,人们平时注意到的只是北极星一颗。
北斗七星位于什么星座?
北半球的星空有一个著名的星座——大熊座,它由七颗比较亮的星组成,俗称为七勺星,分别称为:天枢、天王旋、天玑、天权、玉衡、开阳、摇光,这就是著名的“北斗七星”。北斗七星里面最亮的是“玉衡”,最暗的是“天权”。北斗星在古代是判断季节的一种标志,古籍中就有“斗柄东指,天下皆春;斗柄南指,天下皆夏;斗柄西指,天下皆秋;斗柄北指,天下皆冬”的记载。找到醒目的北斗七星,从北斗星斗口外缘的两颗星连成一条线,朝斗口方向延长5倍远,就能找到那颗可以辨别方向的北极星了。北极星只是一颗普通的二等星,离我们居住的地球有400光年的距离,地球的自转轴始终指向北极星,所以无论什么季节,北半球的人都可以通过它来辨认方向。
北斗星属于什么星座?
按现代国际星名的命名体系,北斗星属于大熊星座。
北斗星由七颗恒星即天枢、天璇、天玑、天权、玉衡、开阳、摇光组成。先民们把这七星联系起来,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,天枢、天璇、天玑、天权组成斗身,古曰魁、斗魁;玉衡、开阳、摇光组成为斗柄,古曰构。天璇、天枢相连成直线并延伸约五倍的距离,就可以找到北极星,构成北极星区。
北斗七颗中国星名由斗口至斗柄连线顺序为天枢、天璇、天玑、天权、玉衡、开阳和摇光。前四颗称“斗魁”,有称“璇玑”;后三颗称“斗柄”,有称“玉衡”。现代星名则命名为大熊座α、大熊座β、大熊座γ、大熊座δ、大熊座ε、大熊座ζ和大熊座η。通过斗口的两颗星连线,朝斗口方向延长5倍可以找到北极星,这两颗也称作“指极星”。
我们常说的北斗七星是属于什么星座的一部分?
北斗七星是大熊座的一部分,由5颗明亮的2等星和2颗3等星组成一个勺子形状, 就像古人盛酒的用具“斗”,故有此名。至于叫它北斗,还为了有别于低垂于夏季夜空 的人马座上的同样排列成斗形的南斗六星。 北斗七星相当于大熊座的腰部到尾部部分。其中的四颗星组成斗勺,另三颗星组成 斗柄,
从图形上看,北斗七星位于大熊的背部和尾巴。这七颗星中有6颗是2等星,一颗是3等星。通过斗口的两颗星连线,朝斗口方向延长约5倍远,就找到了北极星。认星歌有:“认星先从北斗来,由北往西再展开。”初学认星者可以从北斗七星依次来找其它星座了。
北斗七星旁边是什么星座
在我国古代,把大熊星座中的七颗亮星看做一个勺子的形状,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北斗七星。从勺柄数起第二颗,也就是那颗ζ星,中国古代称为开阳星。仔细看看它,会发现它旁边很近的地方还有一颗暗星,这颗暗星叫大熊座80号星。古人看它总在离开阳星很近的地方,就象是开阳星的卫士,就把它叫做辅。开阳星和辅构成了一对双星。
详解:北斗七星是什么星座
北斗七星属大熊星座的一部分,从图形上看,北斗七星位于大熊的尾巴。
北斗七星和星座什么关系
嘛,北斗七星楼上说了,我就说后面的了,天罡地煞星是单个星星,二十八星宿只是中国古代的划分方法,没有必然联系,但会无规则的和十二星座有交集,例如天蝎座a星是心宿二,金牛座a星是毕宿五,中国古人把天空星星划分为二十八个集团,覆盖了南北天球,而十二星座只是黄道十二星座,顾名思义,是黄道附近的十二星座,除了特殊的蛇夫座,其他都在黄道上,全天共有88个星座,其中有13个星座是黄道星座,这13个星座中,只有蛇夫座是不在黄道上的黄道星座,,简单来说就是这样,
北斗七星的星座方位
北斗七星属大熊座的一部分,从图形上看,北斗七星位于大熊的尾巴。这七颗星中有6颗是2等星,1颗是3等星。通过斗口的两颗星连线,朝斗口方向延长约5倍远,就找到了北极星。认星歌有:“认星先从北斗来,由北往西再展开。”初学认星者可以从北斗七星依次来找其它星座了。大熊座中排成勺形的7颗星。古人很重视北斗,因为可以利用它来辨别方向,定季节。天枢、天璇、天玑、天权四星为魁,组成北斗七星的“斗”,柄状三星分别是——玉衡、开阳、瑶光。杓柄中央的星名叫“开阳”,相距11分处有一颗4等伴星,名“辅”,开阳星和辅星组成光学双星, 肉眼即能识辨。开阳与辅星也是全天唯一一对肉眼可见的物理双星季节不同,北斗七星在前半夜夜空中的位置也不尽相同。因此,我国古代人民就根据它的位置变化来确定季节。《甘石星经》:“北斗星谓之七政,天之诸侯,亦为帝车。”皇帝坐着北斗七星视察四方,定四时,分寒暑。古籍《鹖冠子》记载:“斗杓东指,天下皆春;斗杓南指,天下皆夏;斗杓西指,天下皆秋;斗杓北指,天下皆冬。”古代视北极星为上帝的象征,而北斗则是上帝出巡天下所驾的御辇,一年由春开始,而此时北斗在东,所以上帝从东方开始巡视,故《易·传》:“帝出乎震”,震卦在东。 北斗七星中,“玉衡”最亮,亮度几乎接近一等星。“天权”最暗,是一颗三等星。其他五颗都是二等星。在“开阳”附近有一颗很小的伴星,叫“辅”,它一向以美丽、清晰的外貌引起人们的注意。据说,古代 *** 人征兵时,把它当做测验士兵视力的“试验星”。北斗七星始终在天空中作缓慢的相对运动。其中五颗星以大致相同的速度朝着一个方向运动,而“天枢”和“摇光”则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。因此,在漫长的宇宙变迁中,北斗星的形状会发生较大的变化,10万年后,我们就看不到这种柄杓形状了。北斗七星又简称“北斗”。离北天极不远,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(见图)。除δ(天权)星为3等星外,其余六星都是2等星。把北斗七星斗前二星连接,并朝斗口方向延长约五倍距离即可找到北极星,常被用作指示方向和识别星座的标志。此外,按照北斗七星斗柄曲线延伸,画出一条弧线后,会遇到21颗亮星之一的大角,即牧夫座α星。
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
小学六年级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
- 2 -
功能。(了解)
19、我们还可以利用(干草)培养微小生物。(记忆)
20、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(草履虫)(变形虫)(眼虫)(喇叭虫)(鼓藻)(船形硅藻)等。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: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、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、能繁殖等。(了解)
21、叶绿体是植物进行(光合作用)的基本场所。(了解)
22、(巴斯德)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。(记忆)
23、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(红)(蓝)(绿)三种颜色组成。(记忆)
24、蚜虫喜欢吸食嫩枝上的(汁液),蚜虫的大小如(针眼),蚜虫的天敌是(草蛉)。(了解)
25(放大镜)和(显微镜)的发明,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,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。微生物对人类并非都是有害的,有许多微生物不仅对人体有益,而且我们还离不开它。杂交水稻(袁隆平),酵母菌它可以分解面粉里的糖类,产生二氧化碳,二氧化碳在加热时体积急剧膨胀,从而使馒头、面包内部疏松多孔。
26、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,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、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。如:抵抗制服疾病、酿酒、泡菜、发面、做酸奶、克隆生物、处理垃圾和污水。
二、观察工具发展的流程图:(记忆)
肉 眼: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 →放大镜: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→光学显微镜: 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 →电子显微镜: 能看清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、分子 →扫描隧道显微镜:纳米技术 三、你可有哪些方法来测定放大镜的放大倍数?(了解)
方法一:将放大镜放在有格子的纸上,数出范围内的格数(A);再将提高,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、最清晰,数出范围内的格数(B);A除以B就是放大的倍数。
方法二:用直尺量出方格的边长(A);再将提高,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、最清晰时,将直尺搁在上量出被放大的格子的边长(B);B除以A就是放大的倍数。
四、实验题:
(1)怎样分离食盐和水的?方法有二,一是减少水分,即把某种溶液风干或加热使其水分蒸发,使物质重新析出;二是降低温度,即把某种物质的溶液加热制成饱和溶液,然后冷却,使物质重新析出。
(2)得到晶体的步骤:先制作食盐的溶液,然后用滴管或玻璃棒滴1—2滴在玻片上。为了蒸发得快,滴后要轻轻晃一下,让溶液扩散得薄而均匀,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。也可以用夹子夹住玻片在酒精灯上加热,加热时玻片离火焰要远一些,慢慢烘干。在溶液蒸发的过程中,千万不要用手或器物触摸它。 (3)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特征:(1)材料,口杯、清水、滴管、镊子、小刀、载玻片、盖玻片、碘酒、培养皿、吸水纸。(2)制作切片标本的步骤,a、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上滴一滴水b、用镊子把要被观察的标本放到载片的水滴中央,注意标本要平展开,不要折叠c、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慢慢盖到标本上面,放盖玻片时,先放一端,在慢慢放下另一端,注意不要有气泡d、需要染色的标本,可以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碘酒,并把玻片微微倾斜,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e、将做好的载片放到显微镜载物台上。(了解)
- 3 -
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
一、填空题:
1、世界是由(物质)构成的,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。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(物质)
2、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,有快有慢,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、形状、大小等,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,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(物理变化),有些变化产生了(新的物质),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(化学变化);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,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。如蜡烛燃烧、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。(记忆) 3、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,如(沙子)和(豆)混合;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,如(小苏打)和(白醋)混合。(记忆)
4、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,生成新的气体——二氧化碳气体,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,说明这种气体(不支持燃烧)。(记忆)
5、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,变得有(甜味)了,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(淀粉)的东西,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——淀粉变成了麦芽糖。
6、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(蓝色),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。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。
10、我们周围世界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,即(物理变化)和(化学变化)。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,最重要的特征是(产生新的物质)。(记忆)
11、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,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,如(发光发热)、(产生气体)、(改变颜色)、(产生沉淀物)等。(记忆)
12、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,如利用(物质的热胀冷缩)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,这种变化属于(物理变化);又如空气中(二氧化碳)含量不断增加,导致全球气候变暖、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。(了解)
13、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,我发现铁锈是(红褐色)、(有空隙)、(没有光泽)、(不导电)、(不能被磁铁吸引)、(粗糙)等。(记忆)
14、在日常生活中,许多的物质变化属于物理变化,如(折纸)(水结冰)(加热水)(豆子和沙子混合)等。
15、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,过一会儿取出铁钉,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(新物质附着),同时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(变浅),这种变化属于(化学变化)。(了解)
16、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(二氧化碳)具有的特征是(不支持燃烧)、(比空气重)、(无色透明)。
17、哪些食物含有淀粉?(记忆)
类别 食物名称
含有淀粉的食物 玉米、土豆、番薯、苹果、面包、馒头、南瓜
不含淀粉的食物 花菜、胡萝卜、白萝卜、菠菜、番茄、桔子、白糖、洋葱 18、在生产实践中,人们一般用什么方法防止、减缓铁制品生锈的速度?(记忆) 答:(1)制成合金;(2)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;(3)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。
第三单元 宇 宙
1、月球是地球的(卫星),它的半径大约为地球半径的(1/4),它的引力是地球的(1/6),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(38万千米),昼夜温差(310℃)。(记忆)
2、1969年7月,美国的(阿波罗11号)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。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(阿姆斯特朗)。
- 4 -
3、月球环形山的形状大多是(圆形),有单个的,有几个(挤叠在一起的),也有(大环套小环的)。(了解)
4、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,公认的观点是(陨石撞击说)。(记忆) 5、月球围绕地球(自西向东)方向运行。逆时针方向运转(了解)
6、月球是一个(不发光)(不透明)的球体,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(太阳)的光。 7、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(月相)。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(太阳)照亮的部分。(记忆)
9、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别的称呼,“初一”称为(新月),“十五”称(望月)。(记忆) 10、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: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,下半月再由圆到缺。(1、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——上弦月——圆月——下弦月——残月的过程。2、上半月,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,直到满月,亮面在右侧;下半月,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小,直到朔月,亮面在左侧。)(记忆)
11、日食有(日全食)(日偏食)(日环食)三种,月食只有(月全食)(月偏食)两种;日食发生在(农历初一),而月食发生在(农历十五或十六)。(记忆)
12、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(恒星),太阳的直径约是(140万)千米。(记忆) 13、太阳的表面温度有(5570)K;内部温度有(1500万)K。(了解)
14、太阳系是以(太阳)为中心,由(八大行星)、(矮行星)、(小天体)组成的一个天体系统。这些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由近及远排列依次是(水星)(金星)(地球)(火星)(木星)(土星)(天王星)(海王星)。(记忆)
15、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,划分成不同的区域,并以人、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命名,人们把这些区域称为(星座)。其中有一个星座的流星雨特别有名,这个星座就是(狮子星座)。(记忆)
16、大熊星座的明显标志就是我们熟悉的由七颗亮星组成的(北斗七星)。在北部天空的小熊座上有著名的(北极星)。
17、“夏季大三角”是指:天津四(天鹅座)、织女星(天琴座)和牛郎星(天鹰座)。(了解)
18、天空中闪亮的光带,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(恒星)组成的恒星集团,被人们称为(系),欧州人称它为(Galaxy),它的直径大约有(10万光年)。(记忆) 19、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(30万千米),(光年)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。(记忆) 19、系还不是宇宙的全部,类似系一样的星系还有100亿个,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河外星系。
20、恒星的一生: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——原恒星——燃料消耗殆尽,膨胀变成巨星或超巨星——爆炸成超新星——变成黑洞或中子星;或者星云的气体和尘埃紧缩——原恒星——小型或中等恒星变成红巨星——燃料耗尽而缩小变成白矮星——能量耗尽变成黑矮星)
21、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;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;载人飞船“神舟”五号和“神舟”六号圆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;现在“嫦娥”一号探月卫星又发射成功,不久的将来,我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。 二、简答题: 1、日食成因?
答: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,如果三者正好处于同一条直线时,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,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,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,于是就发生了(日食)。日食分(日全食),(日偏食),(日环食)。(P54图要求会画)日食发生的几个特点:(1)、太阳被物体给挡住,(2)、挡光物体是球形(3)、地球、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同一条直线上(4)、挡光物体在运动。日食一般发生
- 5 -
在初一,总在太阳光轮的西边开始。 2、月食成因?
答:当月球运动到地球的背日面,进入地球的阴影时,就会发生月食。月食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前后,有月全食、月偏食。(会画图)
3、相对来说,月食发生的机会比日食要多一些,日食、月食的出现都是(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,地球绕太阳公转)所决定的,同(天体的影子)有直接关系。
第四单元 环境和我们
1、目前主要处理垃圾的方法有(填埋)和(焚烧),简单的填埋和焚烧同样会造成环境污染。(记忆)
2、简单的垃圾添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危害:散发恶臭,污染空气;滋生蚊蝇,引发疾病;造成土壤污染,影响农业生产等。
2、科学的填埋场可以在上面修建公园、体育场,但不能建筑房屋和种植庄稼。(了解) 3、(减少垃圾的数量)是从源头上解决垃圾问题的办法。日常生活中哪些垃圾是可以减少:(1)双面打印可以节约纸张。(2)自带喝水杯外出,少买瓶装饮料。(3)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以减少纸和塑料的丢弃。……
4、过度包装会造成浪费且产生大量垃圾,滥用塑料袋也会造成的环境污染。(了解)
5、(重新使用)是指多次或用另一种方法来使用已用过的物品,它也是减少垃圾的重要方法。垃圾中的一些原材料可以重新回收利用,包括纸、金属、塑料、玻璃等。回收垃圾中的废旧材料再加以利用,可以节约、节约能源、节约成本、减少垃圾、减少污染,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。(记忆)
6、垃圾可分为:厨余垃圾、可回收垃圾、有毒有害垃圾、其他垃圾。生活垃圾一般可以分为可回收垃圾、厨余垃圾、其他垃圾。(记忆)
7、厨余垃圾包括:果皮、剩余饭菜等;可回收垃圾包括:纸制品、金属制品、塑料制品、玻璃制品和橡胶等;有毒有害垃圾包括:过期药品、注射器、废电池、废日光灯管、废水银温度计;其他垃圾包括:砖瓦、陶瓷、卫生间废纸。(记忆)
8、要有效地回收垃圾,必须改变垃圾(混装)的习惯,对生活垃圾进行(分类、分装),它便于对有毒垃圾的处理。废电池和医疗垃圾是一种需要谨慎处理的垃圾。(了解) 9、(堆肥法)可以有效减少垃圾并形成肥料。(记忆)
10、我国是一个水短缺的国家,水总量居世界第六位,按人均水量计量,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,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/4,世界排名第110位,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。(了解)
11、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(农业污水)、(工业污水)和(生活污水),也可能来自动物的尸体等。由此可见,水污染主要是(人类活动)造成的。(记忆) 12、大多数地区的自来水水源取自(水库)、(湖泊)和(河流)。自来水是主要的(饮用水),(饮用水源)不能洗澡。(记忆)
13、污水的处理比较复杂,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,即(沉淀)、(过滤)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获得净化。(记忆)一般要通过三种方法(物理方法、生物方法、化学方法)获得净化。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,杂物有塑料袋、菜叶杂草等;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;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,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一氯,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。
14、 我们面临的污染有(垃圾污染)(水污染)和(大气污染)。此外,还有“白色污染”(塑料制品)和(物种灭绝速度加快)等环境问题。(记忆)
15、(人类滥捕乱猎)和(过度开发利用),更使得许多生物濒临枯竭。(记忆)
- 6 -
16、(建立自然保护区)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。(记忆) 17、填埋和焚烧的优缺点:(记忆)
填埋的方法
焚烧的方法
优点 比较方便,成本较低,促进垃圾分解。 占地少,避免污染地下水,热量可以利用 问题
占用土地,垃圾分解比较慢,可能会污染地下
水
消耗电能,留下残余物,可能造成二次污染
20、垃圾填埋场各部分的作用:
衬垫:防止垃圾与土壤直接接触;(记忆)
过滤液收集池和处理池:防止受污染的水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;(了解) 气体排放管:把发酵生成的可燃性气体和有毒气体排走。(记忆) 监测井:随时监测垃圾填埋场附近的土壤和地下水的状况。(了解)
21、与“全球变暖”有关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;燃烧化石燃料(石油、天然气、煤炭)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。(记忆)
22、减少垃圾的方法有:(1)减少丢弃;(2)重新使用;(3)回收利用。(记忆 问题:
1、现在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?(记忆)
答:1、垃圾污染;2、水污染;3、大气污染。另外还有:白色污染、物种数量锐减、土地沙漠化、酸雨等。
2、请你制定一个家庭节水:(记忆)
答:1、洗手洗脸用水盆;2、淘米水用来洗碗;3、淋浴水用来冲马桶;养鱼水用来浇花草;使用节水器具等。
3、为了减少“白色污染”的环境问题,你会怎么做?(记忆)
答:购物时自带购物袋;少领取商店给的塑料袋;重复使用已有的塑料袋;买菜时带上菜篮子、布袋子;在单位或学校就餐,自带餐具;外出就餐,少用塑料快餐盒。将废旧塑料制品收集起来,卖给废品收购站回收炼油。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采集网络资源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本站删除。